水质自动监测站就像水环境的“前哨岗”,通过对水温、pH、溶解氧、电导率、浊度等常规五参数,以及高锰酸盐指数、氨氮、总磷、总氮等关键指标的持续监测,为水环境?;ぬ峁┑谝皇质?。 日常管理不仅关乎设备运转,更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可比性,是水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基础。 日常巡检与维护管理 日常巡检是水站管理的基础。运维人员需每日远程监视数据,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巡检。现场检查涵盖仪器状态、电缆连接、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。具体包括确认仪器安装角度和清洁度、检查每个接口的连接情况、站房温度湿度是否适宜等。 每周的例行维护内容主要包括对仪器和采配水系统进行清洗维护、故障检修、更换试剂以及进行仪器校准和核查工作,并做好详细记录。 每月维护则更为全面,除常规检查外,还需重点检查采水口、采水管路、采水泵和采水构筑物的状况,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养。 每3个月需进行季度维护,检查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水样导管、排水导管、活塞和密封圈,必要时进行更换。 数据管理机制
数据管理是水站运行的关键环节。常规监测参数通常按每4小时一个监测值的频率进行,每日应保证有6个测试数据,有效数据捕获率不低于95%。 运维人员需每日审核数据,识别异常值。当自动分析仪器监测结果连续3次出现异常数据时,运维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到达水站核实仪器运行状态。 对于异常数据,需建立明确的处理机制。因仪器故障导致的数据异常,应在4小时内完成故障排查,无法修复的,应当在48小时内使用备机或移动监测车开展监测。 所有运维活动均需详细记录,包括巡检维护记录、检修记录、易耗品更换记录等,形成完整的运维档案。 人员与设施保障 运维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,掌握水质自动监测基础知识、仪器原理及运维检查要点。一个运维人员最多负责两个站点。 水站设施需保持良好状态。非运维人员进入站房需由运维人员陪同并登记备案。采水设施需定期检查,防止人为干扰采样。 随着技术的发展,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维管理正向智能化、标准化迈进。随着远程运维、自动诊断等技术的应用,水质自动监测将变得更加精准高效。自动监测站产生的海量数据,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,为区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支持。
本文连接:http://rww88.nqxfb.cn/newss-4057.html
|